ISO:2012版的4.14“评估和审核”章节中明确了质量指标的意义、质量指标的策划、质量指标的评审以及质量指标的改进等内容。对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并适合于本实验室的质量指标,是提高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也可以为实验室质量体系的良好运行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那质量指标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哪些,如何设定合理有效的质量指标呢? 通过查阅国家卫计委颁布的《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其按照分析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制定的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指标。如下表: 分析前质量指标(20项) | 申请医生的身份不明确率%、申请科室信息错误率%、申请单上患者信息错误率%、住院患者腕带标示错误率%、标签不合格率%、患者信息录入错误率%、每次采血中的采血人员被针刺的次数、采样时间错误的标本率%、采样量不足的标本率%、采样类型错误的标本率%、采样容器错误的标本率%、运输途中丢失的标本率%、运输途中容器损害的标本率%、运输时间不合格的标本率%、运输条件不合格的标本率%、实验室接收到的不合格标本率%、微生物检验中不合格的标本率%、凝血的标本率%、溶血的标本率%、血培养污染率% | 分析中质量指标(11项) | 不精密度、偏倚、室内质控失控率%、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率%、实验室内部比对、实验室内部比对合格率%、分析设备故障数、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结果可接受性、能力验证/室间质评结果不合格处理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各级授权不符合要求数、是否通过《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的安全审核 | 分析后质量指标(29项) | 常规报告周转时间(TAT)符合率%、急诊报告周转时间(TAT)符合率%、常规标本接收到报告发放时间符合率%、急诊标本接收到报告发放时间符合率%、未检验的标本率%、错误的报告率%、错误报告的纠正率%、报告的修改率%、住院患者危急值结果的报告率%、门诊患者危急值结果的报告率%、急诊患者危急值结果的报告率%、临床与实验室危机值记录核对一致性、患者对采样服务的满意度、临床对实验室服务的满意度、检验账单的准确性、实验室投诉/抱怨数、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数、实验室员工对实验室流程的满意度、LIS故障次数、LIS传输准确性验证符合率%、累计故障时间中位数、数据处理网络相关事件的发生数、技术人员的差错数、非技术人员的差错数、实验室工作人员定期接受培训次数、实验室技术人员从事相关专业的资质符合率%、新增检验项目的业务量、是否达到财政预算目标、实验室废物处理是否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针对上述质量指标,我们如何进行数据的有效收集以及建立合理的判断标准呢?以下将举例说明: 例1:血培养污染率% 数据收集:以1个月为基础,收集被污染的血培养数和血培养总数 计算公式:被污染的血培养数/进行血培养的总数*100% 血培养污染率%质量指标的设置:参照CLSIM47-A以及第四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要求将血培养污染率%指标设置为<3.0%。 例2:项目HDL-C的不精密度(CV%)、偏倚(B%)及总误差(TE%)质量指标设置。 HDL-C:在WST 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附录A中无该项目的质量指标。那么,HDL-C可通过全性能评价报告得出该项目的性能指标。若评估出的不精密度、正确度等指标均较好,可参照WST 403-2012《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指标》3.2表1中“中等”要求分别设置以下质量指标:不精密度%<0.5×7.3(7.3来源于bio-rad网站所公布的hdl-c个体内生物学变异),即期间cv%<3.65%。偏倚%<0.25×(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