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试验室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主棺实验室考古发掘

?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北约800米的墎墩山上,其东北为新建区铁河乡的汉代紫金城城址。考古调查和发掘情况表明,海昏侯刘贺墓园是结构完整、布局清晰、保存完好的汉代列侯墓园,对于研究西汉列侯园寝制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主墓海昏侯刘贺墓本体规模宏大,上有高达7米的覆斗形封土,下有“甲”字形墓穴,墓穴内建有面积达400平方米的方形木结构椁室。椁室由甬道、东西车马库、回廊形藏阁、主椁室等构成,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明确,是西汉中晚期列侯等级墓室的典型范本,为研究西汉列侯等级葬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墓葬主棺位于主椁室内东室的东北部,由棺床、外棺和内棺组成,保存基本完整。由于椁室盖板倒塌产生的压力,主棺侧板和端板出现了严重变形、崩裂、粉碎或缺失,根据现场遗留痕迹,已难以获取内外棺侧板和端板的形制、规格、结构等信息。棺内遗存叠压情况严重,除了部分遗存散落棺外,多数遗存的位置没有发生移动,出土遗物丰富且较为完整,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脆弱质遗物。如果在现场自然环境状态下进行常规考古发掘,难以有效控制环境变化,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出土遗存进行有效处置和保护,可能致使遗存原始有效信息较快消失或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断裂、损伤、缺失等现象。鉴于考古现场的遗存出土状况和环境条件,我们决定将主棺移至实验室进行考古发掘和处置保护。根据考古工地现有条件及主棺埋藏环境与形式,我们采取了一种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对主棺进行了整体套箱起取。主棺吊装起取后,安全运输至设在墓园约1公里外的海昏侯文物保护工作用房(实验室考古操作间)。操作间内配置了环境控制、移动航车、液压升降与液压移动等必要的设备以及部分适宜的便携式分析检测仪器,为正常的实验室考古发掘和处置保护活动提供了良好基础。现将海昏侯刘贺墓主棺实验室考古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 外棺开启和清理

1.开启外棺

主棺包装箱体就位之后,使用工具对箱体盖板实施拆除(图一)。将填充的聚氨酯发泡材料按不同区域分组分块予以切割并逐一清理干净,以保持棺盖表层完整和清洁状态。主棺的外棺盖基本保持着原有形态,南端(墓主头部)较低,北端偏高,中部区域略有凹陷,厚度约为8厘米。外棺盖四周边缘下方与侧板和端板的衔接处,出现部分破损及缺失现象。从外表观察,外棺盖表层比较完整,其牢固状态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经过充分协商和论证之后,确定了外棺开启的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一步,在外棺南端棺盖底部寻找与下方连接的缝隙,在发现的缝隙上方加入一层衬垫,然后使用金属工具插入缝隙内,并使之形成杠杆作用,缓慢进行撬动。第二步,随着缝隙不断扩大,交叉替换不同型号的工具进行撬动,当缝隙达到约10厘米时,迅速将加工制作的统一型号的木棒横向插入缝隙内,并抽出金属撬动工具。第三步,抬起木棒两端,使外棺盖底部缝隙逐渐向内侧移动,待其空间能够容纳另一根木棒时,插入第二根木棒。第四步,将插入的两根木棒进行同步抬升,然后插入第三根木棒。下一步操作程序以此类推,在外棺盖下方横向插入八根木棒,且基本为等距放置,使每一区域的受力均衡分布,防止外棺盖在起吊过程中出现弯曲变形及断裂破损。最后,使用航车把制作完成的木质框架吊运至适宜高度,在框架与木棒之间使用绳索连接,绳索捆绑距离和松紧状态需要协调一致,以确保外棺盖起吊的同步性(图二)。

2.遗存清理


外棺盖顺利开启后发现,棺内遗存主要集中于外棺头箱位置。在头箱长约70(横向)、宽近50厘米的范围内,上层出土一件制作工艺精良的漆木盒。漆木盒表面和侧面均嵌有不同动物形状的金箔饰片,受上方棺盖重压的影响,漆木盒被压成平铺状,已完全破损变形(图三)。漆木盒下方出土了两件玉璧,直径分别为29、20厘米,后者盛装于上下可以扣合的木盒之中。相关考古记录完成之后,将上述遗存按照程序逐一取出。底层出土有不同规格、数量各异的黄金制品,包括麟趾金、马蹄金、金饼、金板等(图四),按照编号分门别类予以取出。

上一篇: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下一篇:没有了

Top